0571-87070221
立即預約
產品詳情

備注:本文檔僅用于學習知識傳播,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血鈉正常范圍: 135~148mmol/L(3.15~3.4g/L)

鈉鹽攝入量:7~12g/d

尿鈉量:正常成人70~90mmol/24h,約合氯化鈉4.1~5.3g。如果尿Na+<34.19mmol/L或缺如,示體內缺Na+

補鈉: 一般在Na+<125 mmol/L 時才需要補鈉,不然則通過攝水控制以糾正

           血鈉提升速度:24h內 8-10   mmol/L

根據血鈉計算

男性可選用下列公式

應補鈉總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體重(kg)×0.6

應補氯化鈉總量(g)=[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 ×0.035

應補生理鹽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888

應補3%氯化鈉=[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1.1666

應補5%氯化鈉(m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7

女性可選用下列公式

應補鈉總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5

應補氯化鈉總量(g)=[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03

應補生理鹽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311

應補3%氯化鈉(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311

應補5%氯化鈉(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596

注:上述式中142為正常血Na+值,以mmol/L計。

按公式求得的結果,一般可先總量的1/2~1/3,然后再根據臨床情況及檢驗結果調整下一步治療方案。

單位換算:

氯化鈉:mmol*58.5(分子量)=mg

   生理鹽水:mmol*58.5*0.1/0.9=ml

按血紅蛋白(Hb)濃縮程度補充0.9%氯化鈉

正常人細胞外液量<A>×Hb(g)<B>=缺Na+后細胞外液量<C>×缺Na+后Hb(g)<D>

正常人Hb:LL 140g/L,女125g/L;細胞外液量=體重(kg)0.20

設:男性,60kg,Hb193g/L

則:12<A>×140<B>=X<C>×193<D>

   X<C>=<A>*<B>/<D>=140*12/193=8.7

細胞外液缺少量=12-8.7=3.3L(即0.9%氯化鈉數量)

根據體重下降程度補充0.9%氯化鈉

        (原有體重-現在體重)×142×1000

所需0.9%氯化鈉(ml)=--------------------------------

             154

:154是0.9%氯化的1000ml內含Na+ mmol數

設男性,原有體重62kg,現在體重60kg

(62-60)×142×1000

:=1844.16mm(即所需0。9%氯化鈉數量

   154

根據缺Na+程度估計補充0.9%氯化鈉數量

分度   缺鈉表現    血Na+數值     補充0.90%氯化鈉數

輕度   乏力、淡漠   134~120mmol/L     30ml/kg

中度   加惡心、血壓   120~110mmol/L     60ml/kg

重度   加休克、尿少↓   120~110mmol/L     60ml/kg

比重↓、昏迷   <110mmol/L       90ml/kg

假性低鈉血癥

血脂↑,血液含水↓,血Na+↓

血脂(mmol/L)×0.71=血Na+下降mmol數

設:糖尿病酮癥,血Na+117mmol/L,甘油三酯33.0mmol/L

則:實際血Na+值=117+(33.0×0.71=117+23.43=140.43mmol/L

心衰時鈉鹽限制入量

心衰程度   鈉鹽限量

     5.0g/d

     2.5g/d

     <1.0g/d

注:低鹽飲食,鈉鹽限量3~5g/d

無鹽飲食,鈉鹽限量<2.0g/d

低鈉性低滲血癥

[關鍵詞]低鈉性低滲血癥;晶體滲透壓;補鈉

低鈉性低滲血癥為臨床水、電解質失衡中較常見的類型,臨床各科均不少見,通過化驗血清電解質等,診斷是比較容易的。但目前仍有部分醫生對晶體滲透壓等計算方法和治療要點不甚熟悉,因而難以收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筆者復習文獻,聯系臨床實踐簡介如下。

1 補鈉有關的計算方法

1.1   血漿晶體滲透壓計算公式                                                       

由于大部分醫院無直接檢測血漿滲透壓的條件,只好用計算法求得。

計算公式為:血漿晶體滲透壓=2(Na++K+)+GLU/L+BUN,單位均為mmol/L。

BUN可以自由通過細胞膜,故可不計算在內,去掉BUN,稱為有效晶體滲透壓。

1.2 鈉缺少量計算公式                                                     

鈉缺少量(mmol)=[125-測得血清鈉(mmol/L)]×體重(kg)×0.6。因為血清鈉在125 mmol/L以上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因此,近年來多不主張將血清鈉升高至130~140 mmol/L。鈉主要分布在細胞外液,而測定的鈉為血清中的鈉,鈉在細胞內液遠較細胞外液低,細胞內液占體重的40%,而細胞外液僅占體重的20%,從理論上講,測定血清鈉不能反映體內缺鈉的情況,但可反映滲透壓的改變,故應用“體重(kg)×0.6”來計算鈉缺少量。

1.3   需補充的毫滲透分子(mmol)計算公式   

毫滲透分子(mmol)=(300-有效毫滲透分子)×細胞外液[體重(kg)×0.2]。

2臨床上常用的含滲透分子晶體液種類

1.0 g氯化鈉含Na+和Cl-各17.0 mmol,0.9%鹽水每100 ml含Na+和Cl-各15.4 mmol,3%鹽水每100 ml含Na+和Cl-各51.3 mmol;1.0 g氯化鉀含Cl-和K+各13.0 mmol;0.9%氯化銨每100 ml含Cl-和NH+4各16.7 mmol,2.0%氯化銨每100 ml含Cl-和NH+4各37.4 mmol;1.5%碳酸氫鈉液每100 ml含Na+和HCO-3各17.8 mmol,5%碳酸氫鈉液每100 ml含Na+和HCO-3各59.3 mmol;0.17mol/L乳酸鈉液每100 ml含Na+和乳酸各16.7 mmol,1 mol/L乳酸鈉每100 ml含Na+和乳酸各100 mmol;林格氏液每100 ml含Na+14.5 mmol,Cl-15.5 mmol,K+0.4 mmol,Ca2+0.6 mmol;25%硫酸鎂每10 ml含Mg2+10 mmol。

3   臨床治療舉例

已知患者體重60 kg,血清Na+120 mmol/L,K+4.0 mmol/L,GLU 12.0 mmol/L,BUN 6.0 mmol/L。(1)計算患者原本具有的血漿滲透壓:2×(120+4)+12=260 mmol/L;(2)計算患者細胞外液缺少的毫滲透分子:(300-260)×60×0.2=480 mmol;(3)計算患者每日基礎需要量:比如氯化鈉5.0 g=170 mmol,氯化鉀4.0 g=104 mmol,25%硫酸鎂10 ml=10 mmol,合計284 mmol;(4)計算1 d總共需補量:480 mmol+284 mmol=764 mmol;(5)如計劃給患者1 d靜脈補液量1.35 L,分配其晶體滲透分子如下:3%鹽水300 ml=307.8 mmol,0.9%鹽水500 ml=154 mmol,林格氏液500 ml=155 mmol,10%氯化鉀40 ml=104 mmol,25%硫酸鎂10 ml=10 mmol,合計731 mmol;(6)按上述計劃輸入后尚欠缺:764 mmol-731 mmol=33 mmol;(7)計算第1天治療后的細胞外液量:60 kg×0.2+1.35=13.35 L;(8)計算患者細胞外液毫滲透分子:12×260=3 120 mmol;(9)計算第1天治療后的細胞外液滲透壓:(3 120+731)/(12+1.35)=288 mmol/(kg?H2O)。需指出的是,假如將患者1 d靜脈補液量改為1.85 L,而補充的溶質不變,則滲透壓為(3 120+731)÷(12+1.85)=278 mmol/(kg?H2O),故一定要根據患者的需要計劃溶質與溶劑量;(10)由于細胞外液將要和細胞內液平衡,故288 mmol/(kg?H2O)僅為理論值,實際值應該按總體液量計算:(260×60×0.6+731)÷(60×0.6+1.35)=270 mmol(kg?H2O);(11)如第2天亦按第1天之計劃治療,由于第1天尚少補33 mmol,且實際滲透壓為270 mmol/(kg?H2O),因而計算方法是:(270×60×0.6+1.35)÷(60×0.6+1.35)=279 mmol/(kg?H2O);(12)如第3天亦按第1天之計劃治療,其滲透壓上升至:(279×36+701)÷37.35=288 mmol/(kg?H2O);(13)如第4天仍按第1天之計劃治療,其滲透壓上升至:(288×36+701)÷37.35=296.3 mmol/(kg?H2O)。經過上述3~4 d的治療,患者的血漿滲透壓逐漸恢復正常。

4   治療低鈉性低滲血癥需強調的問題

治療低鈉性低滲血癥應注意的問題如下:(1)積極治療原發??;(2)補鈉時不應使血鈉升高太快,急性低鈉時,糾正速度以每小時升高1.0~2.0 mmol/L為宜,急性低鈉血癥糾正到130 mmol/L即可,慢性低鈉血癥糾正速度以每小時血鈉升高0.5 mmol/L為宜,升至125 mmol/L以上即可;(3)口服氯化鈉糾正低鈉最為安全;(4)如果糾正低鈉速度過快,可發生中樞神經脫髓鞘現象,當血清鈉濃度降到120 mmol/L時,體內鈉缺少總量已達1 000 mmol,也應逐漸進行調整,不能操之過急;(5)注意補鉀、補鎂,維持酸堿平衡;(6)注意有無水潴留、腹水。低滲血癥患者在治療中要注意不應單純用葡萄糖液,如5%葡萄糖雖屬等滲液,1 000 ml中含葡萄糖50 g,輸入后能較快代謝氧化成CO2和H2O,除提供給身體836.8 kJ熱量外,余則為水,故可加重稀釋性低鈉,同時增加電解質的排出,水進入細胞則形成細胞內液擴張,因而更加劇低滲的原有病情,故葡萄糖液主要用于血滲透壓不低、電解質不缺少的脫水患者;(7)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的稀釋性低鈉性低滲血癥患者除針對病因治療外,此種病例均有潛在的水潴留,故應限制入水量每天在700 ml左右;因每日生理排水量1 500 ml,故限水后可使水潴留在數日內自然好轉;(8)輸高滲鹽水時要特別注意觀察維護心臟功能,尤其是老年人需嚴防心力衰竭的發生或加重;(9)定時復查血K+、Na+、Cl-、Ca2+、Mg2+、GLU、BUN、Cr、pH、CO2-CP等,隨時調整治療措施,并避免發生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

氯化鈉是一種電解質補充藥物。鈉和氯是機體重要的電解質,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對維持正常的血液和細胞外液的容量和滲透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鈉濃度為135~145mmol/L,占血漿陽離子的92%,總滲透壓的90%,故血漿鈉量對滲透壓起著決定性作用。正常血清氯濃度為98~106mmol/L,人體中鈉、氯離子主要通過下丘腦、垂體后葉和腎臟進行調節,維持體液容量和滲透壓的穩定。1.高滲性失水 高滲性失水時患者腦細胞和腦脊液滲透濃度升高,若治療使血漿和細胞外液鈉濃度和滲透濃度過快下降,可致腦水腫。故一般認為,在治療開始的48小時內,血漿鈉濃度每小時下降不超過0.5mmol/L。

若患者存在休克,應先予氯化鈉注射液,并酌情補充膠體,待休克糾正,血鈉>155mmol/L,血漿滲透濃度>350mOsm/L,可予0.6%低滲氯化鈉注射液。待血漿滲透濃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鈉注射液。補液總量根據下列公式計算,作為參考:

           [血鈉濃度(mmol/L) -142]

所需補液量(L)=----------------------------- ×0.6×體重(Kg)

             血鈉濃度(mmol/L)

一般第一日補給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內補給,并根據心肺腎功能酌情調節。

2.等滲性失水 原則給予等滲溶液,如0.9%氯化鈉注射液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濃度明顯高于血漿,單獨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癥,故可將0.9%氯化鈉注射液和1.25%碳酸氫鈉或1.86%(1/6M)乳酸鈉以7:3的比例配制后補給。后者氯濃度為107 mmol/L,并可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補給量可按體重或紅細胞壓積計算,作為參考。按體重計算:補液量(L)=(體重下降(kg) ×142)/154;按紅細胞壓積計算:補液量(L)=(實際紅細胞壓積-正常紅細胞壓積×體重(kg)×0.2)/ 正常紅細胞壓積。正常紅細胞壓積男性為48%,女性為42%。

3.低滲性失水 嚴重低滲性失水時,腦細胞內溶質減少以維持細胞容積。若治療使血漿和細胞外液鈉濃度和滲透濃度迅速回升,可致腦細胞損傷。一般認為,當血鈉低于120 mmol/L時,治療使血鈉上升速度在每小時0.5 mmol/L,補超過每小時1.5 mmol/L。

當血鈉低于120 mmol/L時或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時,可給予3%~5%氯化鈉注射液緩解滴注。一般要求在6小時內將血鈉濃度提高至120 mmol/L以上。補鈉量(mmol/L)=[142-實際血鈉濃度(mmol/L) ]×體重(kg)×0.2。待血鈉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滲溶液或等滲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滲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鈉注射液。